新华财经南京5月9日电  冯冠平是我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誉院长。2009年,他引进国外团队成立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开启中国石墨烯产业化之路,至今已十年。近日,冯冠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专访时指出,我国石墨烯产业位居世界前列,这归功于政府引导和企业创新,然而目前创新转化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石墨烯产业化的主要问题,石墨烯产业的前景在于跨界应用。

这十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化引领全球 政府优生态企业强创新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的纳米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经过十年培育发展,我国石墨烯产业化进程全球领先,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年来,我国石墨烯走过了三个阶段:

2009—2013年,石墨烯材料从中试走向规模化生产。

2013—2018年,石墨烯材料应用逐渐扩展,引起全社会关注,但同时遭到资本市场的疯狂炒作。

2018年至今,我国石墨烯发展趋于理性,企业出现分化。一些企业找到了应用场景,未来3到5年,有望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石墨烯领域龙头企业;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找到明确的应用方向,融资愈发困难,市场难以打开,甚至已被市场淘汰。

“纵观我国石墨烯成长历程,总体呈稳步发展态势。这其中政府发挥关键性引导作用。”冯冠平说。石墨烯作为一种前沿新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难度大,产业化周期长,政府长期坚定的引导必不可少。

中央层面,科技部、工信部等石墨烯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聚焦共性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为石墨烯发展提供了充足技术储备。地方层面,江苏、北京、山东、广东等地,政府搭建平台、打造创新中心等,为石墨烯产业化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冯冠平说,常州石墨烯发展正是归功于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坚定支持。2011年,常州石墨烯产业起步,同年政府主导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科技产业园陆续建立。八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政策持续加码升级,支持重点和力度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升级、拓宽。常州已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领先一极,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约30亿元。

企业是创新主体,在石墨烯产业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冯冠平说,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归功于一批创新型企业。

在政府资金扶持下,一些石墨烯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要归功于其自身两大因素。一是带头人和团队创新意识强,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技术和应用进步。二是市场意识强,一些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逐步打开销售市场,成功获得风险投资基金青睐,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石墨烯产业化领航之地——常州,第六元素、二维碳素等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创造了全球第一条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全球第一条年产3万平方米CVD法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制备。

在深圳,由冯冠平创立的烯旺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将石墨烯科研成果产业化,已推出多款石墨烯发热产品。依托当地发达的风投基金,烯旺科技每半年进行一次融资,目前估值达10亿元,2018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近期烯旺科技把石墨烯应用拓展到医疗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

当前我国石墨烯仍处于产业化突破前期。冯冠平说,政府企业应坚守初心,企业主导创新,修炼内功,政府做优生态,“锦上添花”,共同推动石墨烯尽快迈向产业化。

创新转化渠道不畅 石墨烯发展仍待探索产学研协同路径

冯冠平认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这十年道路是不平坦的,主要问题是科技界和产业界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让资本操控有机可乘,引发很多炒作风波。

十年来,中国的石墨烯论文和专利数量已位居全球首位,但很多论文和专利难以转化为应用。冯冠平说,这反映出我国科研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大学,特别是工科为主的院系,把论文的重要性放到了不恰当的位置。应用研究不同于基础理论研究,不能只强调论文数量,更要关注研究成果应用。尽管我国高校在石墨烯领域发表的论文最多,但能从高校转化出来的成果寥寥无几。

“科研界和产业界脱节也直接导致了资本炒作。”冯冠平说。在过去十年石墨烯产业化过程中,一些从科研院所转化出来的企业由于不了解资本市场风险,在没有考虑好后果的情况下与只炒概念的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合作,资本退场后,不仅企业难以生存,也毁了原本有希望的技术和产品。

相比之下,创新型企业产业化路径初见成效。第六元素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石墨烯企业,目前已在新三板上市,其控股公司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华为手机散热材料。冯冠平认为,第六元素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重视研发团队培育与交流,二是围绕应用进行石墨烯原材料生产。

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冯冠平被誉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2009年开始,他从海外引进团队创办石墨烯产业,并成立力合天使股权投资基金,以种子基金的形式投资归国创业团队,近几年,他从全世界带回的70多名石墨烯领域人才相继成立30多家石墨烯企业。2015年,退休之后的冯冠平创办起他的第101家企业——烯旺科技,引领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冯冠平说,我国石墨烯发展急需一批既懂技术,擅于自主创新,又懂市场,能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入股企业,推动科研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紧密结合。“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石墨烯如何应用,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必须亲身实践。科研人员入股企业,担任董事或技术负责人,有利于其了解技术之外的资金、市场风险、企业管理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这是未来我国石墨烯发展的主力军。”冯冠平说。

同时,冯冠平建议国家应更加关注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成长。石墨烯技术门槛高,产业化周期长,在企业初期起步阶段,国家应放眼长远,鼓励各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减轻企业成长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检验企业,鼓励企业到市场“掘金”,让石墨烯研发走出“象牙塔”,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石墨烯前景在于跨界应用 中国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

石墨烯的前景如何?冯冠平说,石墨烯的前景在于应用。石墨烯是一种原料,必须用起来,去解决各行各业中的问题。不同行业对材料的要求不同,石墨烯的研发必须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分别进行。

目前,石墨烯在改性涂料、热管理等领域已实现初步应用。利用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江苏道蓬科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研制出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已成功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高端装备等领域。石墨烯薄膜发热释放出来的远红外波长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该特性,市场上已推出石墨烯理疗护腰、石墨烯智能发热毯、石墨烯远红外电暖画等多款石墨烯发热产品。

“未来几年,石墨烯有望在医疗和大健康领域实现颠覆式应用。”据冯冠平介绍,其团队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发现石墨烯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疗效,可缩小结节尺寸,降低癌变概率。

“事实上,石墨烯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具备多种优异性能,未来到底能利用这些性能产生什么样的产业,现在还很难预测。目前已发现的石墨烯应用只是冰山一角,石墨烯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仍待挖掘。”冯冠平说。

那么,如何探索和发掘石墨烯的新应用领域?冯冠平认为,石墨烯要用得出其不意,光靠学习材料专业的人才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各专业、各行业大开脑洞,共同探寻石墨烯颠覆性创新应用方向,实现跨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亟待创新教育体制,培育更多跨界创新人才。

“中国应用场景多,中国政府、企业积极性高,中国创新型人才不断成长,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石墨烯有望继续引领全球。”冯冠平说。

来源:新华财经